top of page

眼動儀成了人人買得起的消費產品了?!

很多東西在漲價,但是眼動儀在降價,一家start up 叫 Eye Tribe 出了consumer-grade eye tracker,幾千台幣可以買到一支含sdk的eye tracker,Tobii也出了Rex,是偵測眼動來作控制用途的sensor,價格也比它的研究眼動儀親民多很多。

接下去,傳統貴桑桑的研究型眼動儀該降價了吧?!一些應用型的研究,像是廣告或產品測試,經濟效益OK了,就也可以開始收眼動了。手機呢,可以多裝兩個鏡頭,搞3-D perspective影像的同時,可以改進一下演算法,看看能不能算算眼球位置,連同點擊,拖曳之類的動作一道log起來成為後台資料。眼動可以成為一種很有意義的大數據,下載應用軟體時,條款會多一條,要你同意他運用你的眼動資料做產品體驗的改善之類的,意思是用戶的行為益發跑不出用戶研究者的手掌心了。

當然consumer-grade的眼動儀收集到的資料在準確度與穩定度上也是挺consumer-grade的,但先不管這個,反而是擔心對眼動資料的錯誤解讀恐怕會更浮濫。業界已經很喜歡把眼動儀想成是超貴的眼球錄影機,用來知道消費者(使用者)先看哪兒,再看哪兒,哪兒逗留得久,哪兒很快跳過,看得久的或者先看的就代表那個地方吸引人。這些用法雖然沒大錯,但如果眼動資料就只有這點本領,那研究型的眼動儀哪能賣那麼貴?

舉個例,今天參加攸識數位的電商研討會,聽到Pinkoi介紹他們的網頁設計是考量不要給使用者壓力,所以特重視視覺體驗。仔細看一下他們網頁,格子間有參差,大小有落差,先不講美感,這樣設計有個好處,眼睛凝視在任何一個位置時,周邊其它的物體因為特徵差異與空間區隔,所以不會把凝視拉走,使用者可以輕鬆地控制視線,在眼動上就會表現出比較monotonic的行為(不太回視與比較慢回視)。所以可以用眼動數據算出回視指標來了解網頁設計視覺壓力的大小,改天來測一下他們的網頁好了。

HISTORY: 
 RECENT POSTS: 
 SEARCH BY TAGS: 
bottom of page